课题 教师姓名 《夏天的歌》 陈玲 学科 班级 诗歌 中(2) 教材分析 诗歌《夏天的歌》以寻找美妙动听的声音为主线,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为主角,用动听的叫声呈现独特的夏日景象。诗歌意境优美,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内容生动有趣,深受幼儿喜爱;结构清晰、简单,句式反复,易于幼儿理解与掌握。 《夏天的歌》有很大的想象空间,适合幼儿仿编创造,有利于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欲望。诗歌中有“蝈蝈蝈”“咕呱咕呱”“哗啦哗啦”等幼儿喜欢的象声词,不仅给幼儿带来了学习的乐趣,也让幼儿感受到了诗歌的音律美。 1.理解并学习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音律美及其所营造的意境美。 2.学习诗歌中“×××,在„„里”的句式特点,初步尝试仿编诗歌。 重点:学习“xxx,在„„里”的句式。 难点:初步尝试仿编诗歌。 倾听法 多媒体课件展示法 讲述法 反映诗歌内容的四张幻灯片,关于夏天自然景观和人们活动场景的课件。 一、萌发学习兴趣 师: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夏天。) 师:在夏天里,你听到过什么美妙的声音吗? 二、初步欣赏诗歌内容 1.幼儿欣赏PPT。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四幅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教师带领幼儿欣赏幻灯片。 (3)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蝈蝈、知了、青蛙、戴帽子吃冰淇淋的小朋友,大树、池塘、小草、雨伞„„) 2.教师朗诵诗歌,幼儿初步欣赏。 (1)师:这些美丽的画面让老师想起了一首诗歌。下面请你们仔细听。 (2)教师朗诵,幼儿欣赏。 (3)师:诗歌里说了些什么?夏天的歌在哪里? 三、学习诗歌 1.分段出示幻灯片并理解诗歌内容。 (教师先提问,再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幻灯片引导幼儿欣赏,并自然地按照诗歌内容给幻灯片排序。) (1)师:夏天的歌,在哪里?(在草丛里。) 师:(出示蝈蝈在绿绿的草丛里的幻灯片)谁在草丛里?它是怎么叫的呢?(蝈蝈在草丛里“蝈、蝈、蝈”地叫。) (2)师:夏天的歌,还会在哪里呢?(在大树上。) 师:(出示知了在高高的大树上的幻灯片)谁在大树上?它又是怎么叫的呢?(知了在大树上“知了、知了”地叫。) (依次学习第三、四段诗歌。) 2.结合幻灯片。用问答的形式学习诗歌。 师:夏天的歌在哪里? 幼:蝈蝈蝈,在绿绿的草丛中。 师:夏天的歌在哪里? 幼: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树上。 (用同样方式依次学习第三、四段。) 3.带领幼儿边看幻灯片边朗诵诗歌2~3遍。 四、根据诗歌的句式创幼儿学情 活动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编 1.感受诗歌独特的句式结构。师:你们想一想夏天的歌还会在哪里呢?夏天,我们还可以听到什么美妙的声音?(小鸟叫,下雨的声音„„) 师:小鸟怎么叫的?下雨的声音是怎样的?打雷的声音又是怎样的呢?(叽叽喳喳,滴答滴答,轰隆轰隆。) 师:你们说得真好。那怎么样用诗歌一样的语言来说呢? 幼:夏天的歌在哪里?叽叽喳喳,在我们头顶的天空中。 2.出示夏天自然景观和人们活动场景的课件,幼儿观察并想象、仿编。 师:夏天还有许多东西都会发出美妙的声音,就像唱着美丽的歌。下面就请你们自己去想一想,编一编。也可根据课件里面的内容来编。(幼儿自主想象并创编。) 3.幼儿展示、交流仿编结果,教师记录并引导幼儿学习同伴仿编的诗歌。 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将原诗歌内容和自己创编的诗歌内容画出来,并学习朗诵。 活动中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完全地调动起来,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创编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整个活动的各环节比较清晰,衔接自然。问题有效,目的性强,提供幼儿很多倾听的机会,先倾听后讲述,体现了以幼儿为主的理念。PPT上图谱的运用也能较好地支持幼儿学习。有所欠缺的地方是,PPT制作的美感不够,体验诗歌意境美做得不太好。总的来说,在引导孩子欣赏散文或诗歌时,一定要创设相应的情景,美的氛围,引导孩子多听、多想、多说,主动地去感受、去体验,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活动反思 第十七周
课题 教师姓名 《大雨小雨》 陈玲 学科 班级 歌曲 中(2) 教材分析 歌唱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提炼,与文学、美术、音乐等息息相关,不仅在人的视觉上产生美感,而且给听觉也带来享受。所以人们非常喜爱歌唱这一艺术形式。孩子更不例外,这是孩子们纯真的天性。《大雨小雨》是《热闹的夏天》这一主题中的一节音乐活动,歌曲它形象生动、富有韵味。通过用力度对比的声音模仿大雨、小雨不同的声响,激发幼儿对雨水声响的兴趣和模仿欲望,使他们感受到雨声的美妙动听,尝试用多种方式表达对雨的感受和理解,使幼儿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愉快、美好的生活。 《大雨小雨》是一首非常有趣的歌曲,围绕着“哗啦啦和淅沥沥”的声音开展。由于最近的天气都有雨,所以我注意让幼儿聆听雨的声音。包括下阵雨时,雨滴是怎么落下来的?发出了什么声音?下小雨时,雨滴是怎么落下来的?再者让幼儿倾听歌曲的节奏,在课堂前有意识的听出节奏的变换。 1、感受歌曲的强弱变化,学习用不同饿力度表现大雨和小雨的音乐形象。 2、学习用对唱、齐唱的方式歌曲,体验并表现歌曲的活泼、欢快的特点。 3、按音乐形象的强弱规律创编歌词,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重点:唱准歌曲中的切分音符,能跳跃地唱。 难点:切分音符学习主要采用教师示范的方法。 示范法 游戏法 情景创设法 幼儿学情 活动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观察下雨的情景,倾听、感受下大雨和下小雨的声音轻重变化。 2、大笑和微笑的表情图。 1、音乐游戏“小朋友散步” 教师弹奏音乐,一起玩“小朋友散步”游戏,听到下雨的音乐声幼儿两手搭着头顶跑回座位。 2、学唱歌曲,感受与初步表现雨声的强弱。 倾听《大雨小雨 》的音乐,感受声音力度的不同。 提问:大雨的音乐是什么样?小雨的声音又是什么样的?它和大雨的声音一样吗? 学唱歌曲《大雨小雨》 用声音力度的变化唱出大雨和小雨。 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大雨声音响,小雨声音轻,我们一起来为大雨、小雨配上声音。 通过肢体动作再现大雨小雨的强弱变化。 如以拍手、拍腿等相对力度大的动作表现大雨,以点头、拍肩等力度小的动作表现小雨。 3、以打击乐的形式进一步表现大雨小雨 出示铃鼓和碰铃,幼儿自由探索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 引导幼儿比较声音的强弱,请幼儿思考;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哪种像大雨,哪种像小雨?(大雨――铃鼓,小雨――碰铃) 出示挂图,和幼儿一起认识节奏谱中的各种符号 根据节奏谱中大雨和小雨的图示,用声音力度的变化唱出大雨和小雨。 根据节奏谱中与小铃的图示,跟随教师一起分别徒手练习铃鼓和小铃的打击方法。 一半幼儿拿铃鼓,一增幼儿拿小铃,听音乐,看着节奏谱分别练习铃鼓和小铃的打击方法。 幼儿听音乐,学习铃鼓和小铃的合奏。 夏天的大雨越下越大,还可能出现什么?(打雷、闪电)它的声音是怎样的?引导幼儿小动作或声音大胆表现。 出示新乐器――镲,它可以帮助我们一起来表演歌曲,教师演示镲的演奏方法。 出示节奏谱中的镲,引导幼儿看节奏谱徒手练习镲的演奏部分。 请能力较强的一倍幼儿拿镲,其他幼儿用铃鼓和碰铃一起来演奏“大雨小雨”。 《大雨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幼儿急于表现,热情地参与演奏。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并用拟人的手法表现歌曲。按照歌曲的节奏型进行示范朗读,让孩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再让学生分句学习。在学生们正确掌握好节奏后,还配上了相应的乐器,使大雨小雨的音响效果更加明显。 活动过程 活动反思
第十七周
课题 《树荫》 学科 故事 教师姓名 陈玲 班级 中(2) 教材分析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幼儿获得基本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掌握与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相关的学科的基础知识,促进幼儿身心等各方面得到充分而和谐的发展。我选择的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发展水平,为幼儿所能理解和接受。我选择的故事\"树荫\",有助于幼儿发展智力和想象力,培养了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学说普通话。从语言领域讲,\"树荫\"比较适合孩子早期阅读的,故事能引起幼儿的喜爱。从科学领域讲,故事中涵盖了光与影子的关系,通过设计更好的引发幼儿对影子与光的探索兴趣。 我之前通过教具让幼儿首先了解一下物体和影子的关系,幼儿很感兴趣,教具也很有操作性,区域游戏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再来玩一玩,更进一步的感知物体和影子的关系。幼儿也知道了影子的位置是会变化的。 1、在感知故事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同伴交流和讨论。 2、知道太阳位置的移动会导致树荫的变化。 幼儿学情 活动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树荫的位置是会变化的,感受小熊可爱的憨态。 教学方法 实物教学 直观教学法 游戏法 1、手电筒、小闹钟、小茶杯 2、语言磁带 3、图片 4、小口袋书活动过程 1、开启手电筒,进行\"小影子\"游戏,让幼儿观察灯光下物体的影子,让幼儿知道影子会随着光的移动而改变位置。 2、出示图片,让幼儿点数图片的张数,和图片上物体的个数,让幼儿自己看画面、想内容、提问、交流、讨论。 3、播放磁带教师:你们看到的图片,是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小熊在干什么? 4、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充分理解故事内容。 (1)故事中说了一件关于小熊的事,是什么事? (2)小熊最后对着太阳说\"你真坏\",太阳是真的坏吗?(幼儿根据经验,理解阳光是会变化的科学道理)(3)你们喜欢故事中的小熊吗?为什么?小熊是被什么烫醒的?它想用什么方法将树荫留住的?它能留住树荫吗?为什么? 5、发放小口袋书,引导幼儿认识书的首页、页码,认识故事的名字,简单复述故事。(我拿的什么?跟别的书有什么不一样?我们一起来说这个故事。) 6、引导幼儿积极地为小熊想办法,怎样才能睡个又香又甜的凉爽觉?(到房间里、开空调、电扇„„)结束:今天小朋友们听课都很认真,小口袋书就送给小朋友们了,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把认识的\"树荫\"两个字教给爸爸、妈妈„„活动延伸在故事角中放置《树荫》的录音带,请幼儿游戏时选听。课后玩\"踩影子\"游戏。 活动后的调整策略:整个活动的掌控取决于对活动内容的了解程度,教案熟悉了,就能运筹帷幄,稍有陌生,就需要有绝对的应变能力,这需要慢慢的锻炼培养。曾几度出现的幼儿倦怠情况,在普通的教学活动中是不可避免的,他们的特殊生理心理特征导致了这一现象的产生,如何才能去、减少这类现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活动反思 象,真正做到吸引住小朋友们,这需要从形式上下功夫,三次纯语言式的故事讲述,虽然出发与归宿点不同,但是感觉确是相同的,第二次讲述可变换成听录音,第三次则可变换成看动画课件,目的相同,但具有不同形式的新鲜感,效果会更好。
第十八周
课题 教师姓名 《沉与浮》 陈玲 学科 班级 科学 中(2) 教材分析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观念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自然事物与现象作为探索实践对象。幼儿天生爱好玩水。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一天都离不开水,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作为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通过幼儿的亲自动手实验操作,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和操作的积极性。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实验探索。通过经验交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实验结果。培养幼儿团结、协助的学习意识,学会了用多种实验方式来操作、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孩子们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走?”“为什么有些东西回会浮在水面而有些东西沉在水里?”等等,为了满足幼儿的的好奇心,探索身边的的科学,接触沉与浮的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因此设计了这个科学学习活动。 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展比较、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 3.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1.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沉与浮的现象,幷会用语言描述。 2.教学难点:幼儿学会操作,会用不同符号记录。 多媒体展示法 实验法 调查记录法 示范法 积木、塑料瓶、泡沫球、小石头、小纸片、筐子、橡皮泥、装有水的塑料瓶等;记录单。 (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师:今天,小蚂蚁要到河对面运粮食,可是小蚂蚁不会游泳,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幼儿集体讨论。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相互讨论一下,有什么好办法。 3.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 (1)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材料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个别幼儿回答) (2)师小结:有的小朋友说纸张可以当小蚂蚁的船,有的说珠子可以当小船。 (二)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且记录结果。 1.教师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 幼儿学情 活动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师:老师这有一张记录单,这一排是老师准备的材料。会浮起来的物品可以当小船,沉下去的物品就不能当小船。等一下,小朋友们在能浮起来的物品后\"√\"。 2.介绍材料,讲解要求。 师:等一下我们分组进行试验,老师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记录单、笔、珠子、纸张、泡沫、积木、小石头、橡皮泥、装水的盆、抹布。等一下小朋友可以将这些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哪些东西会沉下去,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并在记录单上做记录。小朋友们要轻轻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3.幼儿分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励幼儿玩多种材料,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集中记录结果。 (1)师:小朋友看看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下去,哪些物品一直浮在水面?哪些物品起先是浮起来,后来就沉下的? (2)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4.集中分享探究结果。 (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进行了试验,现在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你们刚才在实验中发现了哪些东西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 (2)幼儿讨论。 (3)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物品会沉下去,哪些物品会浮起来。(个别幼儿回答) (4)师小结:小朋友说的很好,小纸片、泡沫会浮起来,积木、珠子、橡皮泥、小石子会沉下去。 (三)引导幼儿探索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 1.探究一:借助辅助材料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1)师:现在请小朋友帮助小蚂蚁想想办法,让沉下去的物品也能浮上来给小蚂蚁当小船,并在记录单上记录。 (2)鼓励幼儿分组探究如何借助辅助物,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的,并且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师:你刚才是怎样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大记录表中进行记录。) (4)师:有的小朋友是将珠子放在泡沫上,使珠子可以当小船。 (5)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时候是借助会浮的物体让会沉下去的物体浮在水面上的?(个别幼儿回答) (6)师:小朋友说我们游泳时用游泳圈,人就不会沉下去了。 2.探究二:不借助辅助物,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1)师:刚才我们请能浮的物品帮助,让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现在再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我们怎样能不借助任何物品的帮助,让这些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呢?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改变重量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如:倒掉塑料瓶中的物体。 师:请小朋友们试一试通过改变重量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比如把瓶子里的东西倒掉。 (3)引导幼儿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如:将一团橡皮泥捏成小船的形状。 师:请小朋友们在试一试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比如将一团橡皮泥捏成小船的形状。 (4)集中分享实验结果,请个别幼儿讲述实验发现。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进行了试验,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们的发现。(个别幼儿回答) (5)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探索,我们知道了改变物体的形状和重量能让物体浮起来。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家人一起玩沉浮的游戏,想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让浮上来的东西沉下去。 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触到的:泡沫、积木玩具、石子、玻璃球、塑料瓶、记录表、笔等实验材料。让幼儿通过猜测、动手操作 、大胆尝试、观察、 探索、实践等形式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学会做简单的记录。 我在活动前先让幼儿说说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会浮起来,让幼儿先猜一猜,然后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亲自动手记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哪些物体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物体是沉在水里的。最后环节:探索改变物体的沉浮。然后提出新的问题:如何把浮在水面上的空瓶子让它也沉在水底下呢?让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尝试、探索。 活动反思
第十八周
课题 教师姓名 《你喜欢夏天吗》 陈玲 学科 班级 综合 中(2) 教材分析 提起夏天,我们常常想到的是炙热的阳光和流不完的汗水,但是,小朋友却有完全不同的感觉!对他们来说,夏天是可以尽情享受冰淇淋的时候,是可以泡在游泳池里玩水消暑的时候,还有那么多知了在树上唱着动听的歌!夏天真是一个热闹的季节。 我们班就在操场边上,一下课孩子老爱往操场上、草地里去,抓蟋蟀、抓蝈蝈、躺在草地上看天空,在操场上迎风奔跑,看着孩子那么喜欢夏天,于是就生成了此活动。 1、观察夏日天空的变化,学习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在游戏中增加动作的敏捷性,体验迎风飞跑的感觉。 3、学习创意地运用材料制作天空中的云。 幼儿学情 活动目标 教学重、难点 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方法 活动准备 多媒体展示法 示范法 操作法 长条皱纹纸、胶带;吹塑纸、玻璃纸、卫生纸、棉花、手工纸等;剪刀、浆糊、笔。 (一)寻找夏天 1、集体演唱《知了》。 2、谈话引出活动:夏天到了,知了来了,有谁知道夏天除了知了先生来做客了,还有些什么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外面找找夏天。 3、带幼儿来到户外草地上,请幼儿自由结伴找找夏天。 师:请你和好朋友活动过程 一起仔细地找一找夏天,然后告诉我们你在哪里找到了夏天。(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找寻)。 4、集中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 (二)观察夏日天空的变化 1、让幼儿躺下来观看天空中云的变化。 师:刚才我们找夏天找累了,躺下来休息一下吧。你躺下来后,看到了什么? 师:噢,我也看到了,我看到了一条像大鲸鱼的云。你看到的云是什么样子的? 师:请你再仔细地看看,天空中的云还有什么变化? 2、感觉夏天的气味和声音。 师: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用你的鼻子闻一闻,告诉我夏天有什么味道? 师:那夏天有什么声音呢? (三)和风娃娃做游戏 1、师:又有一位小客人来了,正在和你们玩游戏呢,把你们的衣服、头发吹起来,他是谁呀?你们想和风娃娃一起游戏吗? 2、为幼儿在身体各部位固定上皱纸条,让幼儿在空地上不停地跑动,感受皱纸随风飞起来的变化。 (四)制作天空 1、讨论、分享观察天空时的感受,鼓励幼儿讨论如何将教室布置 成天空。 师:夏天真好,有蟋蟀、蝈蝈、青蛙这些好朋友,也有风娃娃这 么调皮的小客人,小草、小花也都展开了笑脸,舒展了身体,就连天空也和平时不一样了,不一样在哪儿呢? 师:我想把教室也布置成天空,可是要怎么做呢? 2、和幼儿讨论做云的方法。 A、展示材料。 B、用这些材料如何做云呢? 3、幼儿自由结伴用材料做云,鼓励幼儿做各种形状的云。 4、将制作好的云放在地上,使其成为辽阔的天空。 夏天到来了,天气越来越热,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如果天气热,我们会酌情的缩短在户外的时间,天气的炎热,有的孩子会出汗并且会心情烦躁,有的孩子在家中中午不听家人的劝告往外跑。通过本次活动目的是让他们了解到夏天的天气和感受到太阳的火辣,懂得几种防晒的方法,使孩子们愉快地度过炎热的夏天。因为夏天的炎热孩子们在太阳下都能感受到,所以能够较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学习诗歌时,孩子们边做动作边说非常的感兴趣,特别是最后一句:“火辣辣的,”孩子们一起扭动着身体非常喜欢做这一动作,仿编诗歌时孩子们说的很丰富,不但发散了幼儿的思维,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怎样进行防晒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度过夏天有很大的帮助。 活动反思
第十八周
课题 教师姓名 教材分析 陈玲 学科 班级 中(2) 夏天是炎热、难耐的,但对孩子们来说夏天是多姿多彩的,可以吃冰淇淋,可以穿漂亮的花裙子,可以尽情玩水、游泳、打水仗,可以聆听夏天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声和荷塘中美的奏鸣曲等。 本主题以孩子们感兴趣的雷阵雨、荷花池里的变化、在水池边和找蝉等活动为主线贯穿,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发现和学习,在嬉戏中积累有关夏日的经验,引发对夏天许多问题的思考。在谈谈、做做中鼓励他们大胆参与、大方表演、积极创造,体验夏日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学会夏日自我保护的方法等,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夏天。 1、通过观察画面的主要线索,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蟋蟀的快乐夏天。 2、能根据已有经验用较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述对夏天的感受。 3、体验故事所表现的夏天的美好意境。 幼儿学情 活动目标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观察画面了解内容,并大胆用语言表述 教学方法 活动准备 多媒体展示法 示范法 讲述法 PPT课件、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一、播放蟋蟀的声音,吸引幼儿的兴趣。 师:听!这是谁在唱歌?(蟋蟀) 幼:幼儿讲述。 师:你们知道蟋蟀在什么季节会唱歌吗? 幼:夏天 二、通过观察画面的主要线索,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蟋蟀的快乐夏天。 1、幼儿欣赏故事开端,播放课件,知道蟋蟀带的礼物是三朵向日葵。 师:有一天,蟋蟀觉得很无聊,他决定去拜访好朋友,你瞧!他的手里拿着什么?(幼儿讲述“三朵美丽的向日葵”,引导幼儿数一数。)于是,蟋蟀开始出发啦! 2、幼儿自由阅读幼儿用书《快乐的夏天》 (1)教师提问:蟋蟀要去找好朋友,他的好朋友是谁?蟋蟀带了什么礼物给她的好朋友? (2)幼儿自由翻阅小书。 (3)教师小结:他找了三个好朋友,分别是禅先生、青蛙、萤火虫;礼物是三朵美丽的向日葵。 三、能根据已有经验用较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述对夏天的感受。 1、和幼儿一起讲述故事《快乐的夏天》,重点出示三幅图片,与幼儿一起观察讲述。 提问:你喜欢哪一幅?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1)蝉先生的家 师:他找的第一个朋友是谁?一起在做什么?蟋蟀和蝉先生一起觉得怎么样?为什么?(观察画面色彩和线条、理解故事) 师:蟋蟀走呀走呀,你看!他的向日葵怎么了?(数量变少,枯萎了,说明天气很热) 教师小结:蟋蟀觉得好快乐! (2)荷花池里的青蛙 师:离开蝉先生的家,蟋蟀来到了哪里?(荷花池) 师:请你用你的小眼睛看一看这一幅美丽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又好听完整的话来说说。 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用描述性的语句说“天气、环境,如:天空布满乌云、雨滴滴答答地落下来,吃凉凉的冰棒等”) 教师小结:蟋蟀觉得好快乐。 (3)萤火虫 蟋蟀离开了青蛙,来到了萤火虫的家。 师:蟋蟀和萤火虫做了什么?感觉怎么样? 教师小结:这就是蟋蟀夏天最快乐的一天。 2、用较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述对夏天的感受。 师:你觉得你的夏天是怎么样的?会做些什么事情呢?(可以分组讨论,在集体讲述。) 四、体验故事所表现的夏天的美好意境。 1、完整欣赏故事。 师:让我们一起把刚刚蟋蟀的一天编成一个好听得故事(播放课件、音乐。) 2、幼儿讲述。 提问:蟋蟀是什么季节去找好朋友的? 你来帮蟋蟀想想,带什么出门才不会让自己很热? 如果你是蟋蟀的好朋友,你会和他做什么有趣的事情? 3、幼儿与教师一起看书讲述故事,鼓励幼儿大胆讲。(配乐讲述) 活动延伸: 你有你快乐的一天吗?请你在活动区用上你的蜡笔、水彩笔,绘画出你的快乐夏天,好吗?(幼儿教育)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挑战性也是极为重要的,老师有意的增加一些幼儿所不熟悉的内容,让幼儿通过感知有所认知,我觉得对幼儿的发展也是有十分有必要的。所以当幼儿对蝉一脸迷茫时,我及时出示了关于蝉的一些图片,通过看看讲讲孩子们了解了一些蝉的知识,我想这对于幼儿的认知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在幼儿对内容的熟悉与不了解之间,更重要的是需要老师找到一个平衡点,而教学的地点不一定要局限在课堂,我们可以根据每一个活动内容和孩子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活动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