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作者:傅雅琴
来源:《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2年第06期
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做为素质教育的载体,小学美术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小学美术欣赏课承担着对学生的技能知识的教育和欣赏能力、创造力、审美情趣的培养。要学好美术先要学会欣赏艺术、发现艺术,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每一节欣赏课入手,为我们的学生打开一扇真正的艺术之门。
一、备好欣赏课方法
在传统欣赏课备课中,很多老师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而高效的课堂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确保每位学生在每堂课里都有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练习的时间和机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想无论课程如何进行改革,备好每一节课对实现一个高效率的课堂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如何通过备课去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1.备教材,钻研教材,读懂教材,把握教材知识点,明确重难点。老师拿到一篇课文后应该钻研教材,读懂教材中的每一幅作品,包括书上的一些提示文字,布置的一些作业等等,明确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以此来指导自己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期使学生最大程度地把握重难点,这对实现高效课堂至关重要。
2.收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收集资料应该从这几方面考虑:①艺术家所生活的时代;②艺术家的生平经历;③艺术家的思想如代表作和创作作品的一些过程以及他的艺术风格等必须有深入的了解;④艺术家在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3.备学生,备课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分析学生这节课想学到什么。 二、提高美术欣赏课的策略
1.注重备课的题材和内容。在美术欣赏课上,教学主体是小学生,所以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他们进行,任何脱离“小学生”这个实际情况的教学活动都不合理。为了更好的上好美术欣赏课,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同时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贴近,要选择与儿童的认知和欣赏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能激发儿童兴趣的作品;要选择的是本身富有儿童情趣的、易于儿童接受与理解的作品。
2.开展有效的课前自学活动。我们知道学生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亲身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他们的潜能。美术欣赏课和其它课程一样,任何时候都有谨记学生才是主体,不能一味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细致频繁的去讲、去教,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参与其中,去欣赏、体会、思考;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深刻的体验,所以,在课前可以给学生制定一张先学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电脑等现代化工具进行资料的查找,事前对第二天要欣赏的作品进行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能力,在了解作品的过程中自然会对作品产生不同的认识,那么在课堂上就容易产生思想的火花。不会对作品作者一无所知,只能听教师的讲解。这对于课堂上的学习是非常有利的。课前学生对作品有个初步的感觉印象;课中我们可以从材质、线条、色彩等方面引导他们去思考、体会,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3.带着问题欣赏,培养学生创造力。欣赏前,教师可以先围绕作品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如你以前见过这样的作品吗?作品主要表现的是什么?你知道作品的时代背景吗?等。以《飞天》这课为例,可以先让同学们欣赏飞天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飞天的壁画一定会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借此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作品是在哪发现的?有谁对飞天有所了解,能来向大家介绍一下?”飞天,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形象,必定会有些同学对此有所了解,在同学的介绍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会得到启发并延伸出其他的问题,整个课堂氛围被带动起来,学生们的思维也越发活跃,这样的欣赏是对学生们有帮助的欣赏,加强了审美能力,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4.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进行有效教学。欣赏既是一种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也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越是贴近生活的也越容易引起共鸣。①可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宏观意义上的教学情境。如上《设计标志》一课时,如果只是讲做标志的意义、方法,会使学生对这课的学习产生畏难的情绪。而在导入时创设一个设计校园的标志时,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②作业时穿插欣赏。指导作业时穿插欣赏内容,可帮助学生通过比较,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新技法,及时认识欣赏作品中美的因素,并指导自己的作业实践。③结束时加入总结欣赏。当课快要结束时,通常都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总结,这时安排欣赏内容,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优缺点,给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展示一个发展方向,诱发学生继续探求美的愿望,为下一课的学习作辅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